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海天公路之旅 - 惠斯勒

admin 2015-10-9 15:00:03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
來自臺灣的一行人,沿著加拿大卑詩省海天公路,尋訪多處登山車聖地。踏上林道,騎上車,親身體驗這些改變登山車歷史的地點,尋找真正屬於登山車的精神。


如果說基督徒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耶路撒冷朝聖,那對所有登山車騎士而言,惠斯勒就是那個朝聖地。惠斯勒之所以會成為全球騎士首選目的地,是因為這邊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惠斯勒登山車公園。冬天原本就是滑雪場的惠斯勒山,夏天既然不能營業,再加上卑詩省有為數眾多的登山車騎士,於是在1998年,惠斯勒登山車公園正式開幕。這裡又在2004年舉辦了第一屆的 Crankworx 登山車賽,這項在當時獨一無二的「自由騎」賽事,深深影響了日後登山車運動的發展,更確定了「惠斯勒」在登山車運動中的地位。今日的惠斯勒登山車公園,經過多年演進,從綠線、藍線、黑線、雙黑線到紅線,擁有超過60條各種等級路線,總長超過250 公里。不論你的技術是初學者或是世界盃職業車手,在這裡都能找到讓你騎得盡興的路線。


來到惠斯勒,沒有準備待上三、五天以上,那你必定會感到後悔。經過長途飛行旅程,到達山腳住宿的Aava飯店時已是深夜,山頭黑壓壓什麼也看不到,但是無處不見的「Whistler」字樣與櫃檯上免費的路線圖,還是挑起興奮的神經。走進房間,熟悉的場景映入眼簾,這不就是兩年前「ARRIVAL」這部影片在惠斯勒這段搞笑開場,車手們爛醉的房間嗎?雖然技術不如影片裡的車手,但住在跟他們同樣的房間裡,感覺明天上路速度好像會變快一點。原來這邊就是每次比賽專門用來接待職業車手與媒體的飯店,對登山車騎士都非常友善,備有放置腳踏車的車庫,這邊甚至有專人為你「泊」腳踏車。

1.jpg


一早山頭白茫茫,不妙阿


聽說這幾個月整個卑詩省鬧旱災,已經很久沒下雨,但等到我們抵達,天空竟然開始下起雨來。看著當地人高興地聊著這場雨,我們不禁要問老天,難道不能再等個兩天嗎?我們應該有資格獲得卑詩省政府頒感謝狀吧,因為我們為這裡帶來了久旱甘霖。惠斯勒緯度高,因此夏季較短,日夜溫差大。八月可達三十幾度,但是晚上可能降到十五度左右。每年開園日期也隨著季節變化而定,大致在五月中開園,直到九月初會陸續減少部分區域開放時間。因為我們有各自的假期限制,只能選在八月底出發,此時的天氣會比較不穩定,但還真給我們遇上了。好吧,既來之則安之,反正騎行裝備也都帶齊了,那就來體驗一下惠斯勒的朦朧美吧。

2.jpg


先來份早餐填飽肚子吧


惠斯勒登山車公園之所以深受大家推薦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活機能便利。世界上還有許多登山車公園,但是很難找到像這邊公園底下就緊連著城鎮大街。上路前或是從山上騎下來,牽著車子用走的就能找到西式、法式、印度、日式等各種料理。如果是住在備有廚房的房間,鎮還也有兩間超市,可以自己開伙準備,能省下不少開銷。除了吃的東西外,還有為數眾多的車店,裡頭有各種最新年份的零件裝備,頭盔、車衣、車鞋、紀念衫、手套,你想得到的通通都有。所以預計要來惠斯勒,除了要估算食宿費用外,添購行頭的預算也不能少。因為你很難預測站在排滿整面牆的裝備前,你是否還能夠保持理智。

3.jpg


準備上路,攝影機是一定要的


來惠斯勒大家都想盡量留下影像紀錄,但要是你忘了帶攝影機,沒關係,我們下榻的飯店還有攝影機免費出借服務。除了攝影機外,人身裝備也不能少。來這邊建議攜帶最完整的防護裝備,全罩頭盔、護膝、護肘。如果你想嘗試飛些大包,那就更需要帶護甲與護頸。因為根據我們的經驗,惠斯勒有些藍線根本就已經是其他地方黑線等級,這裡的難度比其他地方高。所以在初來乍到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之下,防護裝備帶齊才能玩得安全。山區裡也有醫護人員,帶著簡易急救裝備,「騎著」下坡車在山上巡視。但要是你打算什麼裝備也不帶,那也行,只要口袋夠深,不怕你買不到所有理想的人身配備。



4.jpg


活在夢想中


到惠斯勒騎車的行程,的確是許多人的夢想,但對多數人而言,這場夢只有幾天的效期。這頂是當地友人 Sven 的頭盔,他天天住在這邊,常在下班後就到公園裡騎個幾趟,這才是夢想的生活吧。Sven 說其實惠斯勒令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中除了登山車公園外,還有其他很多東西。在這附近的山區還有數量龐大的 XC 等級路線,長的路線可達六、七個小時,短的幾分鐘就可解決。所以有時他會在家裡附近,鄰近湖邊的山上騎。如果天氣熱,可以騎到湖邊直接跳下水消暑。除了騎車之外,還有非常多戶外運動可以玩。攀岩、泛舟、高空彈跳、騎馬、健行、高空繩攀、直升機空覽這些活動都可以在惠斯勒附近山區進行。除了當地人之外,像我們這些短時間的訪客也可參加套裝行程。如果你預計在惠斯勒待個十天半個月,搭配這些戶外活動或是在湖邊的路線輕鬆騎也是不錯的選項,因為依照我們的經驗,一般人的肌力是沒辦法連續騎三天的。

5.jpg


沒帶車?也行


每人出國只能帶一台車,考量整趟海天公路之旅,多時間只需要全山地車種,所以大家都只帶單肩避震車,那下坡車就直接在公園裡租。在纜車站旁的 G1 租車中心裡,今年有捷安特的 Glory 與 Reign 兩種車,你可以依照騎乘風格與技術挑選車種。在終點廣場另一家 Garbanzo Bean & Bike (GBB)中的展示中心,也有提供Scott、 Santa Cruz、Norco、Davinci 的租車服務,如果你騎得愛不釋手,可以順便買下來,租金還可折抵部分購買費用。選定車輛後,工作人員會按照身高體重幫你選出適合的尺寸與調整避震氣壓。坐上車後再依個人習慣進行像是煞車、變把位置的調整。如果你真的沒帶人身裝備,租車中心裡也有各種尺寸的頭盔與護具,甚至連 5-10 的車鞋也有。但是單租車與附加護具價格不同。

6.jpg


先搞清楚公園規則


惠斯勒登山車公園因為規模非常大,旺季時在山上騎車的人非常多,大家的技術水準也都不一樣,所以公園裡的需要遵守的安全事項必須再三提醒,騎士本身也需要擔負個人責任。在公園裡不論是購買纜車票、購買教學課程或是租車之前,都需要簽署免責同意書。因為這樣高風險的活動,最能避免風險的因素就是騎乘者個人。因此在進入公園騎乘前,都必須詳閱簽署免責書,為自己負起責任。今年公園裡也多了許多提醒字牌,比如「第一趟常會摔車」、「暖身之後再上路」、「量力而為」等等提醒。其他像是絕對不能「逆走」路線,不管你剛剛騎的是好或不好,「絕對不能」把車牽著回頭又要再來一次。想再試一次?整段騎完下了山再坐纜車上來吧。還有在路線中絕對不能「擋在路上」,要是真停在路邊,也要隨時警覺後方是否有來車。


7.jpg


上山啦


公園裡共有四台能夠放置腳踏車的纜車,四台坐椅式與一台箱型纜車。由於下車的地點不同,騎乘者需要按照自己預計的騎乘路線選擇纜車搭乘。大多數人會搭 Fitzsimmons Express 到山腰,就是照片裡的纜車,一次可搭載四人。在底下的纜車站,每個人先將自己的車放置或是掛在前一台改裝過的坐椅上,然後再乘坐下一台。坐到山腰大概需要花上七分鐘,從公園底端每年舉辦 Joy Ride 比賽的 Boneyard 土坡場上方掠過,要是在 Crankworx 比賽當時來,你將會看到正下方大片人群與車手們騰空接近你的景象。纜車進入終點有工作人員將車取下,下車之後你就可以接過手上車。如果還想再往山上去,可以接著搭 Garbanzo Express 上到接近山頂的路線。箱型纜車一次可容納三人三車,由於與觀光客共用,只有門上貼了單車標誌的車廂才能上腳踏車。一路可上至山頂區,中間山腰亦可下車。要是想到最高點的「頂峰區」,就必須搭箱型纜車,再換 Peak Express。峰頂區的 Peak Express 纜車票與其他纜車票分開獨立販售,並且每天限制 150 人進入,所以想上去一覽壯闊山景的人,得先預先計畫。頂峰區的路線屬於進階黑線,由於地處偏遠,要上去的人必須量力而為。這次惠斯勒的山頂一直都躲在雲霧之中,似乎不太想與我們會面,好吧!那明年也就多了理由再來看看她。


8.jpg


單車技巧 101


這次陣中的 Sandra 接觸登山車不久,特別選擇了公園裡的「公園技巧 101」官方課程,由惠斯勒登山車公園總教官指導。課程從最基礎的如何放置腳踏車到纜車上開始,再到山腰的「技巧訓練場」實際操作。等到基本姿勢都熟悉後,就上 Easy Does It 實際演練。或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騎車已經好幾年了,到了公園迫不及待上路狂飆,但是你知道踏板保持水平、手肘保持外張、眼睛望向遠方、過彎臀部偏擺這些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基本技巧嗎?公園場地與一般野地林道有些不同,所以是否能掌握正確基礎技巧,很容易就會在精心規劃的公園路線上顯示出來。接著教練就會帶你上路從最簡易的綠線開始,視乎你的技巧水準,逐漸增加路線難度,在此同時也會注意你是否採用正確的騎乘姿勢與技巧,做即時糾正。從綠線開始?太簡單了吧?不過請記住,惠斯勒的路線難度分級與其他地方不太一樣,這裡的藍線可能已經是其他地方的黑線了!


9.jpg


Sandra 正經過綠線 Easy Does It ,剛好跨過著名的 A Line 上方 。「什麼時候我才能那樣飛呢?」


10.jpg


進階課程


要是你真的對自己的技巧很有信心,想再學習飛躍、高速過彎技巧,也可以選擇進階課程,我們其他人就是選擇了較為進階的技巧訓練。大家在練習場教練指導下演練過後,教練就帶著大家實際上路「執行」動作。第一趟教練會挑藍線 B Line ,這條路線中有許多流暢的過彎。套個教練的說法,在邊坡裡你不需要擔心抓地力的問題,踏板放平、外側手臂施力、臀部偏擺就能以更高的速度切彎。老話一句,說的比做的容易。通常在路線初段,肌肉還很「有力」的時候,這些要點都大概可以確實執行。平常沒有這樣距離長連續得技巧路線騎乘,我們的肌耐力似乎不太夠用。到了中段,肌力逐漸下降,動作執行起來就不那麼順暢,變成需要「有意識」地提醒自己:「腳」、「手」、「臀部」。當你開始「想」怎麼騎車時,那就已經失去流暢性了。最佳的騎車狀態是,想都不用想,來什麼地形自然地就反映出該有的姿勢。而這個狀況也在多幾次騎乘後有了顯著的改善。所以再次提醒,剛到公園裡別急著衝,讓身體熱開,逐漸適應公園路線的強度後再開油門也不遲。


11.jpg


在幾趟騎乘後,教練覺得我們可以掌握技巧的熟悉度與反應力之後,接著帶我們上 Crank It Up 。這條路線有很許多各種尺寸的飛包,包頂都是平台。飛包最重要的就是入坡前的預壓動作,身體下沉將能量注入地面,到坡唇前一段距離,釋放這些能量,千萬別拉車頭(這是許多人的錯誤觀念),腳一蹬車子就會自然拋起。這說起來很容易,但是要做到完美其實需要很多練習。尤其在公園裡這樣地面平整的路線,速度一下就可以拉很高,飛包一個接著一個來,第一個的節奏一旦沒抓好,後面很可能就會接不上。但是經過幾次反覆騎乘,也熟悉了路線,騎起來就順暢多了。Crank It Up 雖然只是藍線等級,但是速度很高,強力建議不要將它當成頭幾趟的騎乘。Easy Does It (初階者)或是 B Line (中階者)是比較適合的暖身圈,看看自己是否能適應公園路線的強度,也熟悉一下租用的車輛。安全為重。


12.jpg


公園裡有三個技巧練習場。靠近山腰纜車站的是初級練習場裡面有邊坡、小跳台、壓抬道。如果有參加技巧課程,教練都會先將學員帶領到此,一方面熱身,另一方面觀察學員技術水準。沒教練帶也可以自己進去玩玩,這是封閉的場地,所以無需擔心會有人快速地從後方衝過來。中級練習場位在山腰與底下中間的位置。這邊主要是練習下落差的技巧,共有四個高度不同的木棧道落差。依照個人技巧高低,可從最低的開始練習,一旦能掌握落下時的身體應變姿勢,再來就是提高進場速度。準備好了之後,可以試試旁邊的 Wedensday Night Delight ,它的尾段就是照片裡高度再高一點的落差。其實下落差最困難的地方是「心魔」。因為只要接坡順(惠斯勒路線都刻意修得很順),下高下低基本姿勢都一樣,差別就在於你能不能突破心理的障礙。同行的其他夥伴,在這次通通完成落差考驗,成功破除心魔,於是樹林間就聽見我們幾個人在那邊高興地大呼小叫。其實在惠絲勒,騎完鬼吼鬼叫是很平常的事,因為實在是太爽啦!


13.jpg


雨中騎車就是這模樣


惠斯勒山頭由上往下分成頂峰區、Garbanzo 區、Fitzsimmons 區三區。頂峰區為高山地質,多為石塊鋪路,但是得視天氣狀況才上的去。在 Garbanzo 區幾乎都是黑線與雙黑線,只有兩條藍線。就算是藍線的 Blue Velvet ,飛坡之大邊牆之高,要歸到黑線也不為過。這區的路線多屬「技巧型」路線,地形比較天然,多落差、樹根、巨石、較顛頗。跟 Blue Velvet 這類「流暢型」人工建造堅實地面,需要高速過彎飛包技巧的路線完全不同。也因此上來 Garbanzo 區的人又比 Fitzsimmons 區更少。Crankworx 長距離耐力下坡賽 Garbanzo DH 就是從這區出發,一路要下到最山底。只要你體驗過這區的技巧型路線,再去看看選手們的成績,你會發現他們可能是從外星來的生物。最低層是 Fitzsimmons 區,公園大多數路線都在此。此區的路線多屬流暢型,A Line 就在這一區裡。曾有朋友初來惠斯勒,迫不及待牽著車上 A Line,但是這條路線的強度超過能力範圍,他只能走走停停。可能是太慢擋到別人(A Line 的速度可以到超級快),竟被尷尬的問到:你在這裡幹嘛?要避免這樣可能發生危險的狀況,請記住公園裡的標語「量力而為」。


14.jpg


準備好車輛


這次我們運氣「很好」,體驗到了一般人不會遇到「迷濛」的惠斯勒。剛開始騎還會想閃躲水坑、泥堆,以免噴的全身都是。但到後來玩開了之後,其實地上要噴什麼東西上來,大家已經都不太在意。不過車子可就得承受比一般還要操的狀況。不管你的車多髒,你都可以進纜車,這點不用擔心。但是隨著泥石累積在車上,平時有沒有在保養愛車,這時就會有顯示出來。在纜車站旁都有簡易的維修工具與打氣桶,車子有問題可以做調整。像我們這次的天候狀況,很有可能在半路車就出現狀況。當我正要進入加拿大公開賽路線時,兩個英國騎士在路邊向我招手,問我有沒有隨身工具組,因為他的 Saint 後煞煞車皮上的金屬夾竟然整個絞到煞車裡,這真是太詭異的故障了。到了惠斯勒這邊高強度的騎乘,如果再加上天候因素,什麼奇怪的故障都有可能發生。所以準備好車輛與工具才能玩盡興。


15.jpg


刷票


手上帶著手套,拿票不方便,那就直接感應吧。惠斯勒有許多票種可以選擇:年票、十天票、五天票、星光票、兩日票、一日票、三趟票,還有特別的3/4與4/6票。這兩種票是在四天或是六天中內,選擇其中的三天或是四天使用纜車。建議想到惠絲勒騎車的人,選擇3/4或4/6票會比較「實際」,因為一般人的肌力大概沒辦法連續騎三天。不論你是沒車的遊客或是帶車的騎士,都是一樣的價錢,差別在於只有帶車的騎士可以乘坐座式與箱型纜車,一般遊客只能搭箱型纜車。這些票並不包含上到頂峰區 Top of The World 路線,這個區域的纜車票獨立販售。另外還有連接對面 Blackcomb 山頭的 Peak to Peak 纜車也是獨立販售。順帶一提 Peak to Peak 纜車是全世界無支點跨距最長與最高的箱型纜車,有興趣的人還可以搭上透明車廂,體驗一下在空中 436 公尺的感受。


16.jpg


登山車,全民運動。


隔天另一位教練 Marc 帶我們上路,正經過照片中的石塊陡降時,看見其他教練帶著幾個小朋友緩緩經過,大概只是國小年紀,全身防護裝備一樣也沒少,騎著小孩專用的前後避震車,跟在教練的後頭練習。教練也不斷回頭看看大家的狀況,並用口語提示接下來的路況。那幾天還有見到家長帶著自己的小孩上路,看著小小的身軀在這些對他們來說強度跟尺寸都是「大型」的路線上移動,感覺真是可愛。有時真的累了,停在路邊甩甩手之後,再繼續上路。只要防護措施做好,大人們都放手讓小孩靠著自己的能力下山。難怪惠斯勒這邊當地會出現 Finn Iles 這樣十四歲就拿下 Crankworx 甩尾大賽冠軍,隨後又被 Lapierre 簽下成為最小年紀職業車手的小孩了。


17.jpg


火車來了


在公園裡除了路線自行選擇外,一群人要怎麼騎也是個玩法。一個人騎,全神專注在前頭的路面,飛包、落差接連而來,樹林在視線邊界快速閃過,你會聽見自己的喘息聲,感覺到逐漸痠疼的手腳,只能在滑過平緩路段時做幾秒鐘的休息,但是並不會有想停下來的感覺。整段騎完才會回過神來想起剛才又飛了更遠,速度又拉的更高。但是如果是一群人「串」著騎,就是英文裡的術語 train,那感覺又完全不同了。通常要 train 的爽,那這幾個人的技術水準需要差不多,才有辦法維持一定的間隔與速度。選的路線也要適合每一個人,以免有人脫隊。Train 的第一個人很重要,因為後面的人如果不熟悉路線,通常就會跟著前面的人的走線騎,因此第一人的選線就變得很重要。公園裡流暢型路線常有三、四接連在一起的小飛包,就像壓台場的節奏區一樣,又或像是照片中的 wall ride。要是一個人騎可能過了就過了,但要是整串的 train 流暢的通過,大家可能會忍不住停下來歡呼擊掌(但是請別嗨過頭擋在路上),這種在當下立刻跟好友一同分享無以言表的感覺,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。下次你也可以試試看。


18.jpg


試一試


公園裡有些藍線中間可能會有黑線等級走線,這些是旁線,沒把握的人就繼續沿較容易的主線走。像照片中藍線 Blueseum 中間就有這麼一個石面陡降。教練先叫我們下車查看,當然要注意把車放在路邊安全位置,別擋到後方來車。這在下雨天看似濕滑的光禿岩面,其實用車鞋走下去試試,還是有足夠的摩擦力。面對這種陡降,不論是在晴天雨天,先決條件就是速度控制好,別在上面鎖死煞車。在末端手臂撐好,以吸收降到平面的衝擊。或許是因為台北也有相同的地形,我們多數人都已經試過類似路段,所以每個人在查看之後,都順利過關。再回頭想想,其實雨天的路況並沒有想像中的滑,大家都是有辦法解決的。面對這樣的場景當然忍不住拿出相機拍攝,還是一樣再次提醒,拍攝者的位置必須注意安全,不要擋到行進路線,同時也要估算一下如果騎下來的人摔車的話,你也得先想好要往那跳。


19.jpg


這段惠斯勒之旅,經歷的過程出乎大家意料。原本預計風和日麗的騎乘,還要上到頂峰區的 Top of The World,卻被我們為惠斯勒帶來的雨水給打亂。從原先有點不甘願的步出纜車,擦拭風鏡上的不知是泥還是雨,到後來這些看似不舒服的因子也都變得無關重要。因為我們還是在這樣的天候中獲得了騎車最單純的樂趣,Bass、Luke 完成了 A Line,Jessica 飛得更高,Sandra 完成了 B Line(速度還滿快的),Nicole、CK 突破心魔跳下落差、我上到大雨中的 Garbanzo 區一路騎下來,這種只有當事人明白的甘甜,正是登山車帶給我們的美味,也是我們不斷騎下去的原因。

20.jpg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大神点评1

 楼主| admin 2019-11-19 23:13:31 显示全部楼层
国外的骑行环境确实不一样,不错不错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