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山地车骑行姿势的调整

love 2013-10-16 23:14:4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


→肩关节呈90°,这是不容易疲劳而发挥力量的姿势。←肘关节弯曲度约120°。这种弯曲度最能发挥肩周围及手腕的肌肉的能量。
→与公路自行车的姿势比较,上半身较起身,减少对腹部的压力,呼吸顺畅些。←假若握把的位置过于提升,上半身的力量难于传递到车上。
→上半身弯得多,增加腰及背部的负担。←提升车把立时,起上半身从而减轻对腹部的压力,呼吸变得顺畅,减少腰周围的肌和背部的气功疲劳。
→把腹股斜压在鞍座先端,坐骨覆盖鞍座,用腰周围的筋肉来踩踏。
→脚脖子的角度呈90~120度范围时,最能发挥踩踏力,膝盖和小腿肚也不易疲劳。←降低车把立时,背部的弯曲度增加虽然对腹部的压力也增加,但是加大对脚踏的力量。
经过训练,能做到踩踏时脚后跟不向下,其结果膝盖周围的肌肉感到疲劳时,提升鞍座。
 
降低车把立时,手腕的加力的方向靠近脚踏的踩力的方向,便於支撑。
 
动强度与乳酸
XC的运动强度很高XC速度虽慢但是消耗体力大,进行极限的有氧运动(边呼吸边运动),以及无氧运动(运动激烈到喘气,这说明体内已无氧),虽然慢骑踩踏力大,等到强度超过LT值(请看下文※)时,产生乳酸很辛苦。XC比赛时吸入氧气,保持有氧运动的循环。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输送到肌肉,并除去影响肌肉收缩的乳酸和二氧化碳,保持正常状态下骑行。起上半身重视呼吸XC比赛的基本姿势是起上半身,减少对腹部压力,使呼吸顺畅。握把的位置不应在鞍座上面(手臂的力传递到车上)而应在其下面。 肩关节的角度呈90度左右,握把刚好在自然伸出手的位置上。体重各一半分散在臀部及手上。初级赛车手的心肺机能尚未适应强度运动,因此把手高度应在鞍座稍高的地方,使得呼吸顺畅,否则很难完成赛程。不是竞争速度的自行车旅行等,采取力量较易传递到车上的笔直的姿势较为适合。
   运动强度和血中乳酸值的关系
左图是某选手运动强度增大时血中乳酸值的变化情况。
运动过程中脉拍数达到100~110次时,血流加速并除去乳酸,血液中的乳酸值下降。脉拍数达到140次时突然乳酸值开始上升,这种运动强度称为LT值为1。脉拍数达到170次时,乳酸值急速上升,达到LT值为2(4毫摩尔) ,这个称作AT值或者OBAL是关键数据。脉拍数超过170次后,继续运动时乳酸就被储存下来,肌肉的活动变得很重,一般来说,达到10毫摩尔左右时不能动。
重视呼吸,骑的也不快,但是感觉上很累,这是因为运动强度己超过了关键的LT值,乳酸增多因此感到很累。
自行车各部位的调整
科学地掌握好适合于自己的自行车调整数据。换车架、或鞍座、脚踏、鞋等时,有了自己的基本数据,换新车等时进行调整较容易。关键的数据如下:鞍座的高度:用胶粘带等,在鞍座的中间作记号,测定从拐轴的中心到鞍座的上面的中心的距离((如图A)。鞍座的安装角度:在鞍座的前及后端放置尺子,在其上面放角度计来测量。鞍座的前后位置:从鞍座的中心位置放下有重垂的绳子,测量拐轴中心至绳子之间的距离,即数据是鞍座的后退幅度(如图B)。T型轴的高度:测量从地上至T型轴的距离(如图C)。鞍座至轴杆的距离:测量鞍座的先端至夹紧部的中心的距离(如图D) 。横杆的安装角度:保持水平用角度计调整(如图E)。
鞍座的调整
 有些选手在上坡或下坡时,配合踩踏把腰的位置在鞍座上前后移动。鞍座一般是与地面平行,但是他是把鞍座的先端降低5毫米然后再调整,使鞍座的先端至中间与地面呈平行。这种调整当遇到"用腰踩踏",或者上斜坡时,腰极端移向鞍座前端时容易进行踩踏。山地车的踩踏是前踩踏达到比赛速度时曲柄的旋转数上升,此时腰向前移动并用力踩踏,状况进一步提升时,不用降低脚跟也能进行踏蹬,并且很想伸出膝盖。处在这种状况下时,从腰到脚踏之间的距离变短(因身体倾向前),感觉到鞍座变低了,此时需要再次调整鞍座的高低。前后移动鞍座山地车的踩踏,为了对应粗糙的地面(非马路),在平地上也把体重放在脚踏上用力踩踏,每分钟的曲柄的旋转数达到70次左右。再继续下去的话,为了对应前踩踏的腰的位置。需要调整鞍座。鞍座向前后移动时,每次移动1~5mm,慢慢调整至合适的位置,移动时为了防止弄乱,每移动一次就作记号。 
握把的位置
 T型轴上的握把的位置,一般的选手约需560~580mm宽,否则很难应付粗糙的非马路地面。尤其是每分钟旋转达到50次左右时,宽的较易使力。但是有些老骑手,为了适应比赛时速度达到每分钟旋转70次的顶峰,采用与手臂平行或者,稍狭窄的525mm,并在两端装上bar end bar。T型轴有3度、5度、7度,应选择抓住握把时,手腕、手臂的肌肉不感到疲佬的角度。并将握把固定在适宜角度上。 
改变车把立的突起
 车把立改变5mm也会使人感到增加了负荷
对于初级选手来说车把立改变5mm说不定感觉不到,但是有经验的选手车把立改变5mm也会感到上半身的疲劳度改变,或者上半身的力量不易传递到车上。加长车把立的突起时,肩关节和手臂关节的角度变大,手臂伸长。缩短突起时,起上半身,减轻对腰周围的肌肉的压力,呼吸变得较顺畅,但是上半身的力不易传递到车上。 
握把终端(bar end bar)在握把上的位置
 bar and bar装在T型轴握把的两端,用来加强握把的适应性。上坡时它将发挥威力,它离握把远并且宽些,它非常适应于上坡时的踩踏。按装bar end bar的位置,要适应于用力的踏踩,也就是说bar end bar應固定在不会引起疲劳的位置上。
改换衬垫来调整车把立的高度
假若改换装在车把立上的衬垫时,可以调节握把的高低。市售有各种厚度的衬垫。变车把立的高度,就可以上下移动在T型轴上的握把的位置,从而调节上半身的弯曲程度,以及支持上半身的手腕的角度。能调节的幅度有数mm至拾mm,总地来说车把立的上下移动影响很大,由过度的低身姿势到直立姿势,甚至于有时会改变山地车的性格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大神点评1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